
一,按照廢銅的來歷區別,廢銅回收企業一般將廢銅分為舊廢銅和新廢銅,舊廢銅是廢品回收指運用后被拋棄的含銅制品,經過收回或拆解環節后失掉的銅金屬稱為舊廢,而新廢銅是指在銅或銅制品消費或許是應用進程中產生的廢銅就叫做新廢銅,正常情況下,新廢銅收回的價錢要高于舊廢銅收回的價錢。
二,按照廢銅中銅的種類來區別時,含銅制品收回企業又將廢銅分為:廢黃銅制品,廢青銅制品,廢磷青銅制品,廢白銅制品,玫瑰金廢品,廢紫銅廢品,廢銅鋁制品等,其中玫瑰金廢品和白銅制品的收回價錢較高,廢黃銅制品收回價錢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廢銅回收企業不是按照這兩個方法區別,他們會根據廢銅中含銅量和廢銅的運用分類來區別。





工廠回收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PM2.5污染物防治正式進入規劃文件
水環境質量下降、城市空氣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受到重視。尤其是近期頻頻造成霧霾的大氣顆粒污染物治理工作正式被加入規劃。一方面要深化對顆粒污染物的控制,加強對燃煤發電機組、水泥廠等工業設施的除塵改造工程;另一方面推進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首先開展臭氧、細顆粒物(PM2.5)等污染物監測,到2015年,上述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得到控制。工業除塵器、大氣監測等行業將首先受益,其中PM2.5監測設備對國內廠商而言為全新市場,未來增長潛力十足。
其實,在國內正規健全的回收機構并不多,往往還是有私人建立的小型回收機構,而電子垃圾處理的關鍵就是它的回收問題,小型的回收機構是很難完成大范圍的電子設備回收任務,然后就有一些廢舊電子設備成為了污染環境的源頭。
但是建立完善的回收體制是需要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其要求至少具備以下兩點:
一是上門回收,二是電話聯絡。通過這兩項能夠很好的解決部分電子設備的回收問題,而國家實施的以舊換新政策也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手段,如果將這種機制常態化,必定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實,用好電子垃圾除蘊含經濟價值外,更具有環保屬性,需要政策護航規范行業發展。從監管方面看,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業界預計,與其配套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將公布。如何協調各部門職能,加強環境力度,斬斷黑色經濟鏈條,對電子垃圾入境形成有效監管成為考驗。從扶持政策看,由于電子產品拆解要求較高的技術和成本,這需要在稅收、技術等方面進行扶持。而將“以舊換新”這類便民舉措制度化,建立有效和規范回收體系則是治本之策。